刑法中有一条“坦白从宽”的原则,即罪犯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在量刑时获得从轻处理。这种情况下,罪犯往往会选择自首,以期能获得从轻判决。但罪犯自首究竟有何利弊呢?
首先,自首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罪犯的刑罚。根据我国刑法,罪犯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自首可视为一种“坦白从宽”,有助于罪犯在量刑时获得减轻处罚的机会。
其次,自首能赢得法律程序中的优惠。自首的罪犯,往往能够在侦查和审判的过程中获得一些便利,如刑事诉讼中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案件的审理时间,减轻罪犯的刑事责任。
但自首也有其弊端。首先,自首会使罪犯背上社会道德的谴责。罪犯之所以会自首,往往是因为心理上的压力过大或是感到无路可走。但这种行为在社会上往往会引起公愤,使罪犯背上一定的道德压力。
其次,自首也会对罪犯的个人形象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自首可以在刑事责任上获得减轻处罚的机会,但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罪犯的个人形象产生负面影响,使其在社会上受到更多的歧视和排斥。
综上所述,罪犯自首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刑罚,并在法律程序中获得一些优惠,但也会对罪犯的个人形象和社会地位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罪犯在自首之前,应该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