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取保候审”:保障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
北京市公安局日前发布消息称,因涉嫌违法犯罪,北京市委原常委、宣传部原部长李某被采取了“取保候审”措施。对于此举,不少人或许会产生疑问:什么是“取保候审”?它是如何保障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的?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它是指对于涉嫌轻微犯罪、不必羁押的被调查人,由公安机关依法责令其签订保证书,保证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案接受调查。这种措施相比于羁押措施,更加灵活和便捷,有利于保护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
那么,“取保候审”措施是如何保障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的呢?首先,被调查人有权委托律师进行辩护。在“取保候审”期间,被调查人可以委托律师出庭辩护,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被调查人有权在规定时间内到案接受调查。公安机关在签订保证书时会告知被调查人到案的时间和地点,被调查人有责任按时到案。最后,被调查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享有人身自由权。在未被判定有罪前,被调查人不会被限制人身自由,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此外,对于被调查人而言,“取保候审”措施也有一定的风险。如果被调查人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到案或者涉嫌其他犯罪行为,公安机关有权将其再次采取强制措施。因此,被调查人需要认真对待“取保候审”措施,积极配合调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取保候审”措施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有利于保障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在未被判定有罪前,我们应该给予每一位被调查人以足够的尊重和信任,让法律的公正裁决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