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打击。
首先,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有权拒绝购买或者接受不合格商品或者服务。当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或服务存在质量问题时,可以向商家或者制造商要求退货、换货、修理或者赔偿损失等。同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应该注意保留好购物凭证,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及时维护自己的权益。
其次,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假冒伪劣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该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从事以下行为:仿冒他人的商品、服务、企业名称或者商标;虚假宣传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效果等;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销售商品等。对于违法行为,相关部门会依法进行打击和处罚,同时还会对消费者的投诉进行处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我国还成立了多个专门机构,如国家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来打击假冒伪劣行为。这些机构会定期进行抽检和监督,对于发现的假冒伪劣商品进行处罚和曝光,起到了震慑和警示的作用。
总之,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措施。消费者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辨别能力,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商品和服务。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加大力度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