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时代,我们离开手机、电脑等设备几乎无法生存。但是,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意味着被迫暴露了大量个人信息。对此,许多国家都有相应立法来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和数据安全。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提供的其它信息资源或者使用互联网服务以及从事与互联网相关业务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并采取技术措施防范可能发生危害网络安全事件。” 换言之,“一切合理”才能符合该项标准。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会出现各种侵犯用户隐私行为。比如说征信公司将消费记录、贷款情况作为评估指标;某些APP恶意收集用户地理位置等敏感信息用于广告推销……这些举动已经触碰到了“三底线”,即:不能非法获取、泄漏和篡改他们所持有并处理的数据。
因此,在日常使用电子产品时要注意以下建议:
- 安装杀毒软件进行系统加固;
- 阅读软件权限说明并选择谨慎下载;
- 设置强密码来锁住自己所有账号(特别是银行类);
- 不轻易接受第三方邀请注册新账户。 5 . 如果你认为自己曾经遭受过滥用,请尝试通过途径寻求帮助解决问题。
总体而言,《网络安全法》虽然可以起到明确界限框架性作用 , 但具体执行还得看企业是否履职尽责, 用户内部也需更高度警惕。“知道趋势就知道未来”,在当前环境下学习基础版营销策略只能赚点小钱甚至欧元 ,如果您没有兜售红色资产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