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面对信息泄露和隐私被侵犯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法律也做出了明确规定。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必须遵守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为此取得用户同意。”也就是说,在收集用户数据之前需要告知其目的及范围,并经过本人同意后方可进行操作。
其次,《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涉及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指出,“非公开或限制性通讯内容”、“身体特征识别码”等属于“严格保密”的内容。如果存在泄露行为,则构成刑事犯罪并承担相应责任。
除此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战线工作条例》还强调:单位领导干部以及从业者都有义务积极防范恶意攻击事件发生;相关机构负责发布预警提示与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加强防范措施;同时鼓励市场主体根据自身需求采购大型风险评估服务来进一步提升安全水平。
因此可以看出,政府已经通过多项立法来维护公众权益并惩处违反相关规定造成损失或其他影响者。但更重要是每一个消费者自己尽量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将敏感资料存放到电脑上(包括密码)、慎选下载软件来源渠道以免误点插入木马程序篡改文件(比较常见),甚至考虑启用vpn/推荐好友使用 (隐藏ip地址) 等各种方法均有效地增加在线安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