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大量用户个人信息被收集、使用和泄露。在此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法规来保护公民的个人数据安全。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于2017年6月1日,并强调了对于用户隐私权利与商业机密等敏感性数据进行严格管控与监测。而在202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也已经提请审议通过并将成为中国第一部专门立法维护公众数字权益及其相关规定,呼应着当前社会生活环境对于网络时代基本价值认知理念变革。
根据该条例,在未得到明确许可之前擅自获取、使用他者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等通信联系方式或其他能够识别特定自然身份标志符号,则构成侵犯行为;同时,在任何情况下以虚假名义骗取这类客户资料均属非常恶劣不道德手段之一,并应当受到相应处罚处理。
总结起来就是:无论企事业单位还是普通市场运营者都必须避免采用“捆绑销售”、“默认同意”,过多地索要消费者手机号码甚至更加详尽的银行账户密码 ,否则可能引发违约风险问题并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后果 ;而即使获得合乎适宜权限级别所需求内容仍需高度关注数据库存放位置是否具备较好防火墙及传输线路加密建设标准化程度如何才能真正达到最佳效益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