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安局近期发布了《关于完善和规范人民警察执行取保候审措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原有的“取保候审”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旨在提高司法效率、加强监管力度,并为被访问者提供更好的权利保障。
首先,该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把握 “必要性、合适性”,即只有当无其他预防手段时才采用这种措施。其次,在实行过程中还应该尽可能减少对当事人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所造成不便之处。同时,针对现场询问环节出现违纪乱象问题,也通过引入记录仪等技术手段来加以规范并有效遏止此类情况发生。
除此之外,《指南》还增设各项管理细则:如受理后24小时内须完成立案;详细登记相关信息及联系方式;每日至少2次向家属通报情况等。这些都是给予嫌疑人充分知悉案件办理进展并做好自身心态调整准备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限定住址”的约束条件已经取消。“限定住址”最初就存在一些缺陷:官方没有定义“固定住所地点”; 且容易因证据材料不足而产生误判 。但去年12月起实施数字化签到系统(含GPS)后,“非禁闭区域+数字化签到系统”的模式可以较好满足需要,并能大幅降低操作成本。
总体来看,《指南》呼唤全流程服务质量升级:“从重视‘程序’ 到注重‘结果’ ”, 促使涉嫌罪名清晰界定; 涉及羁押周期精确定位 ; 向企业推广第三方风评平台 , 维持良性商业秩序 ,打击黑恶势力 ; 探索科技支撑下 的快速部署机动队伍 等多个领域均将得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