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在法律上享有一定的保护,但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未成年人犯罪或者违法行为的新闻,这时候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呢?
首先,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是存在的。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却要承担民事责任;十六周岁以上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在犯罪行为中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但是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免责情形。这些规定都表明了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是存在的。
其次,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应该与其年龄、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相结合考虑。根据我国《刑法》,对于未成年犯罪人员,应该根据其犯罪的情节、危害后果和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进行量刑,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其年龄、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其犯罪行为的影响,对其进行相应的减轻或者从轻处理。这种考虑方式,体现了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
最后,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承担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往往与家庭和社会环境有关,因此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律责任追究的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帮助其走上正确的道路。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是存在的,但是应该与其年龄、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相结合考虑,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用的社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