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诉讼中,定罪与刑罚是最终的结果。但是,这些结果不能仅仅凭借法官的主观判断而得出。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都有平等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因此刑事诉讼必须遵循法定程序。
首先,刑事定罪必须遵循法定证据原则。法定证据原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只有被法律明确规定的证据才能作为定罪的依据。这些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等。对于没有明确规定的证据,法院不能使用。例如,不能根据心理分析或推理来判定被告是否有罪。
其次,刑事定罪必须遵循疑罪从无原则。疑罪从无原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在被定罪前,应该被认为是无罪的。法院必须在审判过程中,根据证据,对被告人是否有罪进行认真审查,不能有预设的定罪观念或对被告人的身份、地位、职业等有偏见。
最后,刑事判决必须遵循量刑法定原则。量刑法定原则是指在判决被告人刑罚时,必须根据法律规定的罪行、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按照法定的刑罚幅度进行量刑。法院不能随意增加或减轻刑罚,更不能超过法定刑罚的最高限度。
在刑事审判中,法定程序不仅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只有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才能确保对被告人的审判公正、判决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