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刑事案件中出现错误定罪、冤假错案并不鲜见。因此,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北京市的一名资深律师开展了自己特色鲜明、备受瞩目的“创造性”辩护。
该位律师认为,在司法实践中,“严格证据规则原则”的强制执行经常会导致有力证据无法被采纳或者排除掉应当得到保留和考虑的情节等细节易于忽视。他坚信只要遵守底线道义即可迎来更好结果,并引用《诸子百家》、“孔孟之道”,走上了一条别具特色路线。
例如,某次代理办理涉嫌盗窃案时,检察机关主张指控本人提供搜查令存在问题,则我的委托人便拿出手机录音向警方表示反对;还有钻研各地审计报告及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等来源材料以推论财务数据真伪是否合适使用作为重点争议焦点;甚至倡导将被害人与其家属声称损失金额进行核算——降低处罚幅度……
由此看来,“普通”的所谓正当防卫或过失型行凶故意轻伤也可能是可以通过恰如其分调整角度化解而非全面否定达成结局。(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