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晚间,女演员张婧仪因涉毒被警方带走。次日凌晨3点多钟,她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消息:“我没事!正在合法程序中!”这条消息让大家开始关注起了她的案件。
近期,在网络上流传着一个话题:北京市对于刑事案件采用“取保候审”措施是否违反人权?那么到底什么是“取保候审”呢?
简单来说,“取保候审”,就是指由公安机关依据相关规定决定将某个犯罪嫌疑人或者已经被告知有可能面临刑事处罚而需要配合调查的人予以监视居住,并强制其遵守相应约束条件直至该案结论出台之后再做处理。整个过程受到律师、家属等各方面监督和干预。
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存在问题。比如在本次事件中,张婧仪所使用的药物虽然并不明确禁止使用范围内(非麻醉药品),但却因含量超标成为毒品罪名认定下的重要证据;同时外界也质问拘留时间长达4天是否违背司法精神——即使没有押解必要性时限为何还会造成心理伤害。(钱江晚报)
总体来看,“取保候审”的目的旨在维护社会稳定与正义平衡,并最大化地尊重当事人及其代表团队意见和诉求进行沟通交流;同时我们更应牢记任何行政手段都不能损伤基本自由与权益。